半岛·体育“郭興福教學法”:軍事訓練的文化生命力
2024-09-18 04:40:26
半岛·体育bob官方网郭興福經常和戰士們促膝談心,把每個戰士的個性特點都摸得一清二楚。趙庶民提供
新年伊始,中央軍委隆重舉行2018年開訓動員大會,習主席向全軍發布訓令,號召全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全面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全面提高打贏能力。統帥一聲令下,全軍迅即掀起全地域、全要素、全維度的練兵大熱潮。
從我軍歷史看,提升實戰化軍事訓練效果,強軍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視。那經久傳承、敢打必勝的紅色基因,那歷久彌新、凝聚壯士雄心的軍事訓練品牌,那直抵人心、砥礪英雄血性的戰地文化,都在有力升華著實戰化軍事訓練的效果。為深入探索在實戰化軍事訓練背景下打造強軍文化的途徑,充分彰顯強軍文化的戰斗特質,我們推出“實戰化軍事訓練的文化思考”系列報道。
今天我們關注的是“郭興福教學法”。“郭興福教學法”是我軍在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中涌現出的著名軍事訓練品牌,是創新精神和創新文化在實戰化軍事訓練中的生動體現。“郭興福教學法”的形成、推廣和傳承歷史,為我們在群眾性練兵熱潮中打造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強軍文化,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有著頗多啟示。
“郭興福教學法”是20世紀60年代我軍在群眾性練兵熱潮中推廣的軍事訓練教學方法,其創始人是郭興福。
日前,我們走進孕育“郭興福教學法”的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半岛·体育。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軍軍事訓練的條件、手段、對象、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郭興福教學法”也在一代代官兵手中不斷“升級”。從文化的角度回望這一歷史過程,可以看到,“郭興福教學法”既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也是一種特點鮮明的不斷累積的軍事文化現象。它已成為我軍大抓練兵備戰的一種文化印記,彰顯出官兵對勝戰打贏的孜孜追求。
郭興福,山東省鄒平縣人,1930年2月出生,1948年9月入伍,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戰士、學員、排長、副連長、連長等職,先后參加過淮海、渡江、淞滬、漳廈等戰役。2009年7月,郭興福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20世紀60年代初,為創新發展符合我軍特點的練兵路子,部隊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練兵方法來提高訓練水平。時任某部副連長郭興福結合打仗中積累下來的經驗,逐漸摸索出邊講邊做、細化步驟等練兵方法半岛·体育,在上級具體幫助和自己刻苦鑽研下,最后形成了單兵、小組和班的“圍繞打仗、把兵練活”的戰術訓練方法。
1961年8月,原總參軍訓部郝雲虹處長一行,在時任軍長陪同下觀看了郭興福的現場演練后說:“你們生了孩子,我給起個名,看看是否合適,就叫‘郭興福教學法’吧。”同年10月,《軍訓通訊》出版了專輯增刊,全面介紹了“郭興福教學法”,並破例發行到全軍連以上單位。
“郭興福教學法”到底行不行?時任軍長拍板:“讓‘郭興福教學法’到各師各團的連隊去,讓廣大官兵去檢驗它、推敲它。如果站不住,那就推倒它,這時就會有更好的出來代替它。把‘郭興福教學法’放到官兵智慧的海洋裡去檢驗,達到充實、豐富、發展、提高的目的。”
真金不怕火煉!結果,“郭興福教學法”無論到哪裡演練,都立即獲得種種好評。不論是富有實戰經驗的領導干部,還是缺乏實戰經驗的基層戰士,都是連聲稱贊。
1963年5月25日,《解放軍報》介紹了“郭興福教學法”的8條經驗,即:摸清底細,因人施教﹔分清層次,由簡到繁﹔歸納要領,做出樣子﹔情況誘導,正誤對比﹔重點提問,反復練習﹔民主教學,運用骨干﹔評比競賽,廣樹標兵﹔宣傳鼓動,抓活思想。
1963年12月,原總參在江蘇鎮江召開“郭興福教學法”現場會,葉劍英元帥親臨現場觀摩后講,“郭興福的教學方法”是“我軍教學方法的重大革新”,各部隊要認真學習,層層選拔自己的“郭興福”。會后,他還向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呈送了專題報告,建議在全軍推廣。毛主席看了報告后指出,“郭興福教學法”對人民解放軍的練兵方法“不僅是繼承,而且是發展”。1964年,全軍掀起了規模宏大的學習和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群眾性練兵熱潮。
“郭興福教學法”為什麼能受到全軍歡迎、富有生命力,讓人看了之后“口服心服”?旅政委解登春給出的答案是:創新是“郭興福教學法”核心價值和生命力的集中體現。
帶著敵情練兵是“郭興福教學法”的一大創新。郭興福帶過的戰士錢根苗回憶說:“在郭興福的帶領下,一旦進入情況,我們就可能是黃繼光、董存瑞,如果需要用胸膛去堵敵人的槍眼半岛·体育、用炸藥包去炸敵人的碉堡,我們班每個人都會不折不扣地去做,眉頭絕不會皺一下。”
“脫離了群眾、失去了群眾性,‘郭興福教學法’就會失去生命力。”座談中,不少官兵講到,發揚民主調動官兵練兵積極性是“郭興福教學法”的又一創新。與郭興福在一起訓練,當時的戰士們都有使不完的勁,都會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訓練。將練戰術與練思想結合起來,把言教與身教、苦練與巧練結合起來……這些都是“郭興福教學法”的創新成果。創新,讓當時的“郭興福教學法”充滿了活力,也充滿了魅力。
數年前,該旅剛開始擔負模擬藍軍任務時,不少教練員在“信息化”這杆標尺下被“卡”掉了“四會”証書、“量”掉了任教資格。“時代在變化,任務在變化,作戰樣式也在變化,身為‘郭興福傳人’,不能身子進入了信息化,思維卻還停留在機械化。”旅黨委“一班人”及時調整思路,大力推動“郭興福教學法”向信息化訓練內容拓展、向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拓展、向培養信息化教練員隊伍拓展。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目前,該旅已有90%以上的課目採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教練員可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從機關到基層不同級別的專業和戰術教學訓練,革新研發的30余項輔助器材和模擬軟件,更是讓教學如虎添翼。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在該旅,沒有兩份完全相同的教案。即使同一個人同一個課目,每次寫出的教案都會有差異、有改動、有完善,這些差異、改動、完善就是不斷創新的成果。該旅副旅長鄧彪創新總結出“28定律訓練法”,使教學力量配置更加科學﹔探索出“2131訓練尖子培養模式”,使骨干結構更加優化﹔運用“特級催生特級”的辦法,使特級能手如滾雪球般增長。打開旅人才數據庫,我們發現:該旅連以上主官100%是“郭興福式”教練員、90%以上的士官是“四會”教練員、120多人被集團軍以上表彰為優秀“四會”教練員。
(四)半個多世紀的傳承,讓“郭興福教學法”積澱為一種獨特的軍事文化現象,並不斷衍生出新的強軍故事
“練好兵的前提是教好兵,教學方法對頭了,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取得優異的效果。在改革強軍的背景下,如何運用‘郭興福教學法’將練兵備戰落到實處,值得每名官兵思考。”旅長劉寶權告訴記者,“郭興福教學法”的文化精髓是“紅、活、硬、細、實”,對今天的練兵備戰仍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圍繞打仗,把兵練活。‘郭興福教學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尊重和愛護士兵,能者為師,啟發思考半岛·体育,釋放活力,集中群眾智慧,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運用於軍事訓練的實踐中。”集團軍優秀“四會”教練員、二連指導員徐子龍談到,今天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也要充分發揚軍事民主,實行群眾路線,最大限度地調動官兵的積極性創造性,群策群力地把軍事訓練搞上去。
某野外訓練場上,班長張浩林正結合動漫等手段,講解狙擊步槍瞄准射擊要領,不時還親自示范、糾正動作,並引導大家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讓新戰士們不但懂得怎麼做半岛·体育,而且懂得為什麼,達到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一堂課下來,領導有意“刁難”,當場抽點1名新戰士進行實彈射擊。結果,這名人生第一次摸狙擊步槍的新戰士,打出了優秀成績。
從實戰出發開展訓練,“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這是“郭興福教學法”牢牢把握的訓練原則。如今,該旅堅持訓戰一致的原則,以實戰為尺度,在發現解決問題中把兵練實練強。去年底,該旅在參加上級演練考核中發現,隨著合成營戰術訓練的逐步推進,營指揮員在合成知識、信息系統運用、聯合指揮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隊戰斗力的提高。對此,今年一開訓,他們就進一步創新完善合成營營長培訓教學內容,增設基於信息系統合成營態勢圖生成等課題訓練,使教學更加貼近作戰需求。
身先士卒,言傳身教﹔因人施教,循序漸進……座談中,不少官兵感慨,“郭興福教學法”中的文化精髓永不過時,至今仍然有用管用。
“郭興福教學法”就像一座架通訓練場與戰場的橋梁,讓許多官兵在訓練場上學會了打仗。多年來,該旅以“郭興福教學法”為標志的實戰化訓練文化不斷走向成熟,成為一種具有跨時代特色的強軍文化現象。這種現象,讓人們強烈感受到,強軍文化對強軍實踐的深刻影響力。(代烽 劉先冬)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